微信“云调解”连三地,“121调解法”续情谊
---迎水桥法庭高效化解跨域工程纠纷
“不用跑法院,屏幕上就解决了问题,还保住了合作关系!”原告代理人通过微信向法官致谢。近日,迎水桥法庭法官依托微信平台,运用“121调解法”反复耐心疏导,成功化解一起涉及宁夏、甘肃、四川三地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,既为当事人省去跨省奔波之苦,又维系了双方长期合作关系,彰显了司法便民与温度。
据悉,原告住所地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,被告分别为甘肃白银市、四川广元市的两家合作单位。三方因某项目工程款结算产生分歧:工程总价款9万元,被告已支付3.8万元,剩余5.2万元拖欠未结。原告多次催讨后,因三方均地处异地,线下协商不便,工程款一直未支付,遂诉至迎水桥法庭。案件受理后,法官查明双方存在长期合作基础,被告并非恶意拖欠,实为近期资金周转困难,具备调解化解的有利条件。
为降低当事人维权成本,法官在征得三方同意后,决定以微信为载体搭建“线上调解室”,并运用“121调解法”推进工作:第一步“摸清底数”,通过单独沟通与微信传证,核实合同条款、付款凭证等关键信息,明确剩余5.2万元工程款的支付争议核心;第二步“双向疏导”,向被告阐明工程款支付的法律义务,同时向原告说明被告资金困难的实际情况,引导双方换位思考,兼顾法理与情理;第三步“确认落地”,结合双方诉求拟定还款方案,明确协议法律效力与履行保障,打消各方顾虑。
经过法官多轮耐心协调,基于长期合作的信任基础,三方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意见:被告于今年年底前一次性支付剩余5.2万元工程款。协议达成后,三方通过线上签字确认,案件高效办结。
此次调解是沙坡头区人民法院践行“互联网+司法为民”理念的生动实践,通过特色调解方法与线上模式的结合,实现了“让数据多跑路,群众少跑腿”,真正做到了定分止争、案结事了。(撰稿人:纪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