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沙坡头区人民法院柔远法庭法官孙瑞鑫的手机微信不时响起“滴滴”的提示音,她开始在手机上忙个不停。“确定调解协议无误后,发送同意就可以。”原来,孙瑞鑫在利用微信群组织当事人对一起劳务合同纠纷进行调解。
孙瑞鑫得知被告身在外地,且案件标的额较小,为了减轻当事人奔波之苦,在征询双方意见后,立即启用小额速裁程序,将原、被告的身份审核之后建立微信调解群。在网上“调解室”中,法官耐心疏导化解,原告和被告你一言我一语交流互动,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,法官针对双方所述的调解意见起草协议,这起劳务合同纠纷以线上调解的方式得到圆满解决。
而在孙瑞鑫法官的手机中,这样的办案群常年维持在20个左右,在这个特殊的群里,孙瑞鑫将办案团队与双方当事人紧密相连,一系列司法“互动”有序展开。无论是证据交换、谈话沟通、调解协商,还是选定鉴定机构等工作,都能借助这一平台顺利推进。
“要践行有温度司法,就必须架起这座连心桥。”孙法官说。在案件判决或调解完成后,这些微信群又成为她督促当事人履行义务的“新阵地”。她每日都会专门抽出时间,在群里跟进办案的进展情况。指尖应诉、掌上服务、线上督促、在线送达,一个个看似平凡的微信群,正逐步成为柔远法庭司法为民的广阔舞台。(撰稿人:宝亮)